成语拼音:shù shǒu dài sǐ
成语解释:同“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繁体字形:束手待死
英文翻译: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束手待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警示:面对困境时,消极等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举个例子,比如有人遇到职业瓶颈,明明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或换工作改变现状,却只是抱怨“市场太差”“行业没前途”,这就是典型的“束手待死”。
问题一:为什么人会选择“束手待死”?可能因为恐惧未知的结果,或是习惯了舒适区。比如学生考试失利后自暴自弃,心想“反正努力也考不好”,干脆放弃复习;又比如企业面临转型压力,管理层因担心改革风险而维持陈旧模式,最终被市场淘汰。
问题二:如何避免陷入这种状态?关键是要把“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比如疫情期间许多实体店转战线上,反而开拓了新客群;再比如有人遭遇健康问题后开始研究养生知识,把危机变成改善生活的契机。行动本身就能打破绝望感。
我曾见过一位创业者,在资金链断裂时没有选择关门清算,而是带着团队摆地摊积累现金流,最终用这笔钱开发出了新产品。这种“绝地反击”的精神,正是“束手待死”的反面写照——困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提前认输的心态。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绝境,只有暂时的视角局限。与其纠结“我还能做什么”,不如先迈出最小的一步:整理简历、咨询专业人士、尝试低成本试错……就像老话说的:“山不转水转”,转机往往藏在行动的过程中。
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时,不妨提醒自己:“束手待死”是选项之一,但绝不是唯一选项。把手从“绑住”的状态松开,或许就能摸到解决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