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g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ng tiān dǎ pī lì

成语解释: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成语出处:贺敬之《白毛女》:“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令人震惊

繁体字形:晴天打霹雳

英文翻译:Thunderbolt on a clear day

晴天打霹雳的意思

晴: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晴天。天晴了。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霹:1.〔霹雳〕响声极大的雷。2.〔霹雷〕即“霹雳”。

雳:见〔霹雳〕

成语评论

晴天打霹雳”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想象一下:你正悠闲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突然头顶炸响惊雷,是不是浑身一激灵?这个画面感十足的成语,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毫无征兆的突发状况。

举个例子,小张刚通过三个月试用期,正盘算着升职加薪,突然收到公司裁员通知。同事们都感叹:“这真是晴天打霹雳啊!”这里既保留了自然现象的冲击感,又精准传递了职场变故的戏剧性。可见成语的生命力,在于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为什么不用“六月飞雪”或者“铁树开花”呢?关键在于突发性的程度差异。试想老李网购的养生壶到货当天就爆炸,妻子边收拾残局边念叨:“这可比晴天霹雳还吓人!”说明当现实比成语更夸张时,人们会自发创造新说法,语言就是这样活起来的。

有个有趣现象:近年网络热词“暴击”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年轻人常说“收到颜值暴击”“遭遇智商暴击”,本质上都是对意外冲击的形象化表达。可见无论时代怎么变,人类对突发事件的表达需求始终存在。

换个角度看,晴天霹雳未必都是坏事。就像小王突然被猎头高薪挖角,虽然最初吓一跳,最后却开启了事业新篇章。这类“惊喜型霹雳”提醒我们:生活的戏剧性转折,往往藏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

语言学者发现,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拓宽。不仅限于形容坏消息,也开始用于中性或积极语境。比如科技发布会上,厂商突然公布革命性新产品,记者们就会用“行业晴空划过闪电”来形容。这种演变恰恰印证了成语与时俱进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