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yún qīn shě
成语解释: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成语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定语;指思念亲人
繁体字形:暮云亲舍
英文翻译:Dusk clouds give up
暮:1.傍晚:暮色。朝三暮四。2.(时间)将尽;晚:暮春。暮年。天寒岁暮。3.姓。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暮云亲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乍一听像古诗里的意象,其实是现代人根据“白云亲舍”改编的创意表达。咱们不妨想象一个场景:傍晚的云霞染红了天边,异乡人望着远处的炊烟,突然想起老家屋檐下母亲煮饭的身影——这种时空交错的思念感,就是这个词传递的意境。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在北京996加班,某天下班看到写字楼玻璃幕墙上映着粉紫色的晚霞,突然给老家发了条语音:“妈,我刚看到西边的云彩特别像咱家房顶的火烧云,您这会儿是不是在腌腊肉呢?”这个生活片段里,暮色中的云成了打开记忆的开关,亲舍(家乡房屋)则是情感投射的载体。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暮云”来烘托思乡情?其实这里藏着视觉心理学的小秘密。夕阳的暖色调本身就会引发怀旧情绪,流动的云朵又像记忆般捉摸不定。当这种自然景象与“家”的具象符号结合,就形成了1+1>2的情感放大器。
在当代语境下,这个词有了新解读。我观察到很多年轻人把“亲舍”扩展成“有亲人在的空间”——可能是老家的祖宅,也可能是父母刚帮忙布置的新家。有个做游戏设计的网友说:“每次建模时加入中式屋檐元素,总觉得那些多边形里藏着奶奶纳鞋底的剪影。”这种职业特性与情感记忆的碰撞,正是成语焕发新生的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通讯其实改变了思念的形态。视频通话里的父母可能正坐在你熟悉的旧沙发上,背后窗户透进来的,或许就是同一片暮云。科技让“亲舍”变得可触达,但面对面的温度依然无法取代。就像中秋节隔着屏幕吃月饼,终究比不上推开家门闻到的那缕桂花香。
当我们在城市森林里使用这类成语时,本质上是在寻找情感锚点。有个有趣现象:租房族更爱用“亲舍”形容自己精心布置的临时住所。这或许说明,重要的不是物理空间的归属,而是内心能否构建起让情感栖居的“屋檐”。下次看到晚霞时不妨驻足片刻,也许那片云正在提醒:该给心里的小屋添点烟火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