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shēng
  • zhī
  • b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shēng zhī bǐng

成语解释:杀:杀戮;生:生存;柄:权力。执掌生死大权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殺生之柄

英文翻译:The handle of killing

杀生之柄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柄:1.器物的把儿:刀柄。勺柄。2.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茎或枝连着的部分:花柄。叶柄。3.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话柄。笑柄。把柄。4.执掌:柄国。柄政。5.权:国柄。6.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一柄斧头。两柄锄头。

成语评论

提到"杀生之柄"这个成语,很多人会疑惑:这个听起来像武侠小说的词,到底在说啥?其实它源自《汉书》,本意是指掌控生死的权力。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就像电视剧里法官敲下法槌的瞬间,这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直接关系着被告人的命运走向。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现代职场里也藏着"杀生之柄"。某科技公司产品总监老张有次对我说:"每次产品评审会都像在生死簿上划勾画叉,我们团队的每个决策,可能决定一个创新项目是获得千万投资还是胎死腹中。"这让我想到,当代社会的"生杀大权"早已不局限在字面意义,更多转化为影响他人事业轨迹的关键决策权。

值得探讨的是,手握"杀生之柄"就必须冷酷无情吗?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给出了相反答案。这个经典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权力掌控者往往需要比常人更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像外科医生握着手术刀,既要有当机立断的果决,也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成语有了全新演绎。某AI算法工程师给我举了个例子:当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情况下必须选择保护乘客还是行人时,工程师编写的代码其实就是在设定数字时代的"杀生法则"。这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生死决策权从人类手中转移到机器算法,我们该如何界定责任边界?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代社会中的"杀生之柄"正从集中走向分散。就像直播平台的流量算法,看似无形却掌握着内容创作者的"生死命脉";又比如社交媒体点赞机制,正在重塑整个文化产业的生存法则。这种权力转移带来新的课题:我们如何在效率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个决策者的日常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