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ǔ xiòng huā jiē
成语解释: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满庭芳 妓女》词:“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巷花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妓院
繁体字形:桺巷蘤街
英文翻译:the red-light district
柳:1.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杞柳等。叶狭长,种子有毛。枝条柔韧,可供编织。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巷:[xiàng]1.较窄的街道:深巷。陋巷。一条小巷。街头巷尾。街谈巷议。2.(Xiàng)姓。[hàng]巷道。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街:街道,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大街小巷。
“柳巷花街”这个成语,字面上听起来像是一条种满柳树、开满鲜花的小巷,但实际意思和字面反差极大。它常用来形容古代青楼妓院聚集的街区,带有风月场所的隐喻。比如有人写历史小说时可能会用:“他穿过灯火通明的柳巷花街,耳边尽是琴声笑语,却始终低着头快步离开”——这里既描绘了场景的热闹,又暗示了主人公对环境的疏离感。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用这个词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其实语言总在演变。现代人用它时,未必特指风月之地,反而可能形容商业步行街的繁华景象。比如描述夜市:“改造后的老城区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霓虹灯下的柳巷花街挤满了举着糖葫芦拍照的年轻人。”这里完全剥离了负面含义,只保留“热闹街区”的核心意象。
值得思考的是,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力差异。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复原展时,解说词写道:“画中柳巷花街的市井气息,连现代人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温度”——这时的成语就像时空穿梭机,把古代的烟火气注入当代人的理解框架。
我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存续价值在于其弹性。就像橡皮泥能捏出不同形状,“柳巷花街”既能承载历史记忆,也能被赋予新时代的商业活力。有次路过改造后的文创园区,看到老茶楼挂着“新柳巷·轻花街”的霓虹招牌,突然觉得语言和城市一样,都在温柔地新陈代谢。
当然也有需要注意的边界。如果新闻报道写“警方整顿柳巷花街乱象”,显然又回归了成语的传统含义。这种语义的滑动恰是中文的魅力所在——同一个词语,在不同人的理解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影子与现代的解构。
下次在书本或广告里遇到这个成语,不妨多问一句:作者究竟想唤起哪种联想?是带着批判意味的旧时隐喻,还是充满生机的现代诠释?答案往往藏在上下文的细节里,就像柳枝轻拂时,风的方向决定了枝条摆动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