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g
  • zhī
  • m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g tǔ zhī móu

成语解释: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成语出处:《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全汤之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桑土之謀

英文翻译:Sangtu's plan

桑土之谋的意思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成语评论

桑土之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的智慧很实用。举个例子:小张刚搬到沿海城市,听说台风季快到了,他提前买好了应急灯、储备了饮用水,还加固了窗户。邻居笑他“小题大做”,结果台风真的来了,整栋楼只有他家没受影响。这就是典型的桑土之谋——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防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事前准备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这个词强调的是一种基于长期观察的主动防御。比如某科技公司发现数据安全漏洞时,不仅修复了当前问题,还建立了全自动监控系统,这正是桑土之谋的思维:把防御动作融入日常运营体系,而不是被动应对危机。

个人认为,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我们常看到年轻人用记账软件规划月度开支,或是白领利用碎片时间考取职业证书,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本质都是在给自己的人生“修筑防洪堤”。与其说桑土之谋是个成语,不如说它是种对抗不确定性的生存策略——就像古人养蚕时深耕桑田,既为当下收获,更为来年绸缪。

生活中最有趣的例子或许是家庭教育。有位父亲每年带孩子参加两次防灾演练,从火灾逃生到地震避险,把应急知识变成家庭游戏。当其他家长还在争论“该不该教孩子面对危险”时,这个家庭已经把桑土之谋变成了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或许才是应对变化时代最好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