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成语解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繁体字形:桑閒濮上
英文翻译:place of illicit love-making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间:[jiān]1.方位词。中间:彼此间。同志之间。两国之间。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田间。人间。晚间。一刹那间。3.一间屋子;房间:里间。车间。衣帽间。4.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卧室。三间门面。5.姓。“閒”[jiàn]1.空隙:乘间。2.嫌隙;隔阂:亲密无间。3.隔开;不连接:间隔。黑白相间。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间。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间萝卜苗。“閒”
濮:1.濮水,古水名,今河南濮阳从濮水得名。2.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桑间濮上”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某个神秘的地方,对吧?其实它最早出自《礼记》,原本指的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处地名,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男女私下相会、不合礼法的场所。比如:“古代社会讲究礼法,若有人私下在桑间濮上约会,往往会受到家族长辈的严厉指责。”这里的“桑间濮上”既点明了地点,又暗含了行为的不恰当。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现在还用吗?当然!虽然原意带贬义,但现代用法更偏向中性。比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写:“那座废弃的老宅,成了年轻人心照不宣的桑间濮上,承载着他们青涩的秘密。”这里不再批判对错,而是用诗意的方式呈现特定场景的独特氛围。
更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引申为“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域”。举个职场例子:“公司茶水间简直成了桑间濮上,同事们的八卦传闻总在这里不胫而走。”这种用法巧妙地将物理空间与抽象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既形象又有画面感。
为什么古人要用桑树和濮水作比喻呢?其实桑林在古代是常见的劳作场所,而濮水则是卫国的河流,两者结合恰恰体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看似普通的场景,却可能发生突破常规的故事。这种反差感,让成语自带戏剧张力。
个人觉得,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的含义也会随时代变迁。虽然“桑间濮上”曾被贴上负面标签,但现代人更关注其承载的文化记忆。就像考古学家发现陶罐,不会批判它曾经装过美酒还是毒药,而是珍视它记录的历史痕迹。当我们再使用这个成语时,或许可以少些批判眼光,多些对人性复杂面的理解。
下次遇到这个词,不妨试着换个角度解读。比如描写城市街角的老咖啡馆:“霓虹灯下的木质吧台,俨然成了都市人的桑间濮上,素不相识的顾客在此交换着各自的人生碎片。”这样的表达既保留成语的历史韵味,又赋予它新的时代注解,不正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