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ì wú yí lì

成语解释: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繁体字形:地無遺利

英文翻译:No profit left in the land

地无遗利的意思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成语评论

哎,说到“地无遗利”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这啥意思啊?”别急,咱们先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搞生态农业,稻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鸭,连秸秆都拿去做饲料或者肥料——你看,这不就是“地无遗利”嘛?土地资源一点没浪费,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这个成语的核心到底是啥?”说白了,它就是强调资源的极致利用。就像咱们吃西瓜,红瓤解渴,白皮腌菜,瓜子晒干还能当零嘴,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地无遗利”日常版?不过啊,这里头有个关键点容易被忽略:高效利用≠过度开发,得讲究个可持续性。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前阵子去参观的工业园。他们搞的循环经济真叫绝——A厂的废料成了B厂的原料,车间屋顶还铺满光伏板。你瞧,这种模式不就是现代版的“地无遗利”?但依我看啊,现在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挖矿式”开发阶段,光想着榨干资源,这路子可走不长。

话说回来,咱们普通人咋实践这理念呢?举个栗子,家里装修时把边角料做成装饰品,手机用旧了别急着扔,换个电池接着用。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但要是大伙儿都养成这习惯,积少成多可就了不得!不过话分两头,有人可能会杠:“这么抠搜累不累啊?”其实重点不在抠门,而是培养资源意识。

最后唠句实在的,老祖宗留下“地无遗利”这词儿,放在当下可太应景了。现在全球都在喊节能减排,咱要是能把每寸土地、每份资源的价值都吃干榨净…啊不,是合理利用,说不定真能闯出条新路子。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得拿捏好分寸,可别把“物尽其用”搞成“杀鸡取卵”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