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huī fù rán
成语解释: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繁体字形:死灰復然
英文翻译:a stirring among the dry bones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死灰复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吧?其实它本意是比喻事物在看似消亡后重新恢复活力。比如有人创业失败,公司倒闭,但蛰伏几年后又带着新项目东山再起,这种经历就能用“死灰复然”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东山再起”有什么区别呢?核心区别在于“死灰复然”更强调事物本身的生命力——就像烧尽的灰烬里藏着未灭的火种,遇到合适条件就能重燃。例如某地传统文化曾因时代变迁被遗忘,但随着年轻人自发组织保护行动,传统手艺重新焕发生机,这就是典型的“死灰复然”。
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假设某位运动员因伤病退役,所有人都觉得他的职业生涯结束了。但通过科学训练和毅力坚持,他不仅重返赛场还打破了纪录。这种突破生理和心理双重困境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死灰复然”的精神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完全负面的场景。比如有人会说“不良风气死灰复然”,其实更准确的用法应包含积极转化的可能性。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关注其“韧性”层面的启示——就像被野火烧过的草原,来年春天反而长得更茂盛,挫折本身可能成为新生的养分。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不妨把每次失败看作“灰烬期”,重点不是懊悔过去,而是识别其中潜藏的机会。当看到社区里荒废的老书店改造成共享阅读空间,居民自发组织读书会时,你会突然理解:原来文化传承的“火种”,始终藏在人们的热爱里。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是流动的。或许未来“死灰复然”会被赋予更多现代解读,但它的核心始终在提醒我们:终结可能只是新篇章的序曲,关键在于是否准备好迎接重燃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