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huī fù liáo
成语解释: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成语出处: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繁体字形:死灰復燎
英文翻译:The ashes start again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燎:[liáo]延烧:烈火燎原。[liǎo]1.放火焚烧:燎荒(烧掉干枯的荒草)。燎虫子(烧死地上的害虫)。2.火焰烧(毛发等):离火远点儿,别燎了头发。
“死灰复燎”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熄灭的灰烬重新燃烧,常用来比喻看似消失的问题或现象再度爆发。比如老张的公司去年差点倒闭,今年调整策略后突然又火了,同行都说这是“死灰复燎”。不过,这种“复活”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其实抓住了直播带货的风口,把传统产品用新渠道卖爆了。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小美大三重修高数,上学期明明补考通过了,这学期做毕设时却发现公式全忘光了。这种情况算不算“死灰复燎”?其实更像知识没有真正消化。就像烧过的木炭看着灭了,风一吹又冒出火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总会在关键时刻暴露出来。
有人问:“现在环境治理初见成效,但雾霾天偶尔还会出现,算不算死灰复燎?”这个类比很形象。北京的空气质量就像个努力戒烟的人,虽然整体好转,遇到特殊气象条件还是会“复吸”。不过数据显示,重度污染天数已从2013年的58天降到2022年的3天,说明只要持续治理,灰烬复燃的几率会越来越小。
职场上有个有趣现象:某员工跳槽带走客户资源,老东家通过服务升级又把客户拉回来了。这种情况表面看是“死灰复燎”,本质却是商业竞争的动态平衡。就像森林大火后,某些植物反而长得更茂盛——关键要看系统有没有建立抗风险能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警惕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人们面对“复燃”时的态度。比如有些家庭矛盾,每次吵架都草草和解,结果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这时候更需要学学消防员的智慧:不仅要扑灭明火,还要彻底清理火场,切断复燃条件。
最近看社区改造案例深有感触。某老旧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但三个月后乱停车现象又出现了。物业没有简单抱怨“死灰复燎”,而是在空地增设了充电桩和休闲椅,用空间设计引导行为。这启示我们:应对问题重现,堵不如疏的智慧往往更有效。
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灰烬复燃,而是对风险信号的漠视。就像疫情后的旅游业,去年报复性消费带来虚假繁荣,今年暑期不少旅行社又陷入困境。但那些提前布局个性化服务、搭建私域流量的企业,反而把“复燃”变成了涅槃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