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 wù cǐ zhì

成语解释: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成语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形容人寄托心意

繁体字形:比物此志

英文翻译:place one 's intentions on things

比物此志的意思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成语评论

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话到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情况?这时候要是会用成语“比物此志”,那可真是绝了!比如说张三想跟老板提加薪,直接说怕尴尬,结果他指着办公室的绿植来了一句:“您看这发财树长得多壮实,要是能多浇点水,保准能蹿两米高!”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借物表意嘛!

哎说到这儿,可能有老铁要问:“这不就是普通的比喻吗?”问得好!但“比物此志”妙就妙在它不仅是打个比方,而是把整个物品的属性和人的心思绑定了。比如李姐劝闺蜜别熬夜,没说大道理,反而指着蔫儿了的玫瑰花说:“花儿缺觉都会掉叶子,何况是人?”看吧,既生动又有画面感,比干巴巴说教强多了。

要我说啊,这成语在现代社会简直是个社交神器。就像上周看到个广告,卖按摩椅的不说产品参数,反而拍了个在夕阳下舒展的猫,配文“每个脊椎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这波操作,既避免了硬推销的尴尬,又精准戳中打工人痛点,你说妙不妙?

不过话说回来,用这招可得讲究火候。就像上周小王想夸女同事眼睛好看,结果指着鱼缸里的金鱼说:“你这眼睛跟泡肿了的鱼眼似的”,好家伙,直接收获白眼三连。所以说啊,找对参照物才是关键,要不然真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依我看,这个成语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打通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任督二脉。就像古人用“梅兰竹菊”代表君子品格,现在咱们完全可以用奶茶续命表达生活态度,用手机内存比喻人生取舍。只要脑洞够大,万物皆可成为情感翻译器。

说到底,语言就像个万花筒,关键在于怎么转出花样。下次遇到想说不敢说、想说不会说的情况,不妨试试“比物此志”这招。但千万记住,真诚才是必杀技,套路玩多了可就变味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