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luò tā xiāng
成语解释: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流落他鄉
英文翻译:become homeless in other countries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他:1.“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从笔迹上看不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一个人要是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2.人称代词。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睡他一觉。唱他几句。盖他三间瓦房。3.指示代词。指别一方面或其他地方:早已他去。留作他用。4.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他人。他乡。他日。5.姓。
乡:1.农村。与“城”相对:上山下乡。城乡交流。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3.本地的:乡土。4.行政区划单位。在县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提到“流落他乡”,你可能会想到古代文人被贬远方的画面,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这个词真的只属于历史吗?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阿姨老家在东北,二十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后,她带着儿子到深圳打工。语言不通、工作难找,她在菜市场摆摊时总念叨:“在这地方,连酸菜炖粉条都做不出老家那味儿。”这种“水土不服”的孤独感,正是“流落他乡”最真实的写照。
有人问: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为什么还会有人感觉“流落他乡”?其实物理距离早已不是问题,但文化隔阂、身份认同的困境依然存在。就像程序员小王从成都跳槽到硅谷,虽然工资翻了三倍,但万圣节看着邻居家的“僵尸游行”,他还是在朋友圈发了张火锅照片配文:“热闹是他们的。”
我个人觉得,“流落他乡”在当代有了新内涵。它不再是单纯的被迫迁徙,也可能是主动选择后的心理落差。就像我表姐为爱情远嫁挪威,滑雪、极光固然浪漫,但某个加完班的深夜,她突然给我打视频:“能帮我从淘宝代购一包辣条吗?”
如何化解这种困境?敦煌壁画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唐代画师在洞窟角落用毛笔写下“今日又思家乡饭”。可见古今漂泊者都在寻找情感寄托。现在留学生组建汉服社团、打工人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其实都是用新方式安放乡愁。这种主动创造归属感的过程,或许就是对抗“流落”的最佳解药。
下次听到这个词,不妨想想: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不都装着半个故乡吗?家族群的唠叨、外卖软件里的家乡菜、甚至天气App上那个永远关注的老家城市。地理意义上的“他乡”正在消融,而心灵的归处,终究要靠自己一点点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