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ōng
  • l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ú zōng làng jì

成语解释:浮: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安定

繁体字形:浮蹤浪跡

英文翻译:be a restless fellow like a drifting water plant

浮踪浪迹的意思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踪:脚印;踪迹:踪影。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成语评论

浮踪浪迹”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诗意,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比如老张是个自由摄影师,他总说:“我这工作就是浮踪浪迹,今天在西藏拍雪山,下周可能就在海边蹲守日出。”这种生活看似浪漫,但老张也会吐槽:“住过的民宿比自家卧室还熟悉,快递地址永远填不准。”你看,这个词既描绘了随性流动的状态,也暗含了居无定所的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我们常说的“漂泊”有什么区别?其实“浮踪浪迹”更强调主动选择的流动性。比如90后的小米辞去稳定工作成为数字游民,她在博客里写道:“别人说我浮踪浪迹,其实我只是把办公室搬到了不同城市的咖啡馆。”这种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常见,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轨迹”。

那这种状态全是优点吗?未必。旅游博主阿凯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刚开始觉得“浮踪浪迹很酷”,两年后却在视频里坦白:“住青旅遇到打呼的室友,拖着30寸行李箱赶红眼航班,这些没人告诉你的细节才是日常。”这让我想到,任何自由都有代价,关键看个人如何平衡——就像冲浪者既要享受浪花的推力,也要控制脚下的滑板。

有趣的是,这个词在职场中有了新解。某互联网公司的远程办公政策里写着:“我们鼓励浮踪浪迹式的工作模式,但要求每周至少‘靠岸’两天参加线上会议。”这种现代版解读把原本的漂泊感转化成了灵活性的优势。就像我同事说的:“在家办公久了,偶尔去共享办公空间反而像出门‘踏浪’。”

最后想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浮踪浪迹”本质上都是人与空间的动态关系。有个民宿老板说得好:“来我这儿的客人,有人带着迷路的心态找方向,有人带着方向感体验迷路。”生活不正是这样吗?重要的是在流动中保持内心的锚点,就像船行千里,总要知道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