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ì
成语解释: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成语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萍蹤浪跡
英文翻译:be a restless fellow like a drifting water plant
萍:1.浮萍。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踪:脚印;踪迹:踪影。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萍踪浪迹”常用来形容生活漂泊不定,像浮萍和浪花一样没有固定轨迹。比如有人问:“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景?”其实当看到朋友背着登山包说“今年从西藏徒步到云南,明年可能去新疆”时,就能感叹:“你这真是萍踪浪迹的生活啊!”这种用法既点出了对方居无定所的状态,又带着对洒脱人生的欣赏。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和‘浪迹天涯’有什么区别?”仔细想想会发现,“浪迹天涯”更强调主动探索的浪漫,而“萍踪浪迹”多了几分随遇而安的意味。就像认识的一位茶艺师,她带着紫砂壶走遍江南茶山,每到一处就租间农舍住半年,这种既有流动感又不刻意规划的状态,恰如浮萍顺着溪流缓缓漂动。
现代职场中也藏着这样的例子。有位前同事辞职后开始“数字游民”生涯,今天在巴厘岛做线上会议,下个月又出现在清迈咖啡馆写代码。当他在视频会议里突然切换成热带海滩背景时,同事们都会心一笑:“你这萍踪浪迹的日子倒是过得滋润。”这种新形态的漂泊,打破了传统对于“稳定”的单一认知。
有个有趣的观察:古人用这个成语时多带无奈,现在却常被赋予积极意义。就像我认识的自由摄影师,她故意保持每季度换城市的节奏,说:“固定住址会限制拍摄视角。”这种主动选择的流动性,让“萍踪浪迹”从被动承受变成了生活艺术的表达。
若问:“这样的状态会不会缺乏归属感?”其实就像候鸟迁徙,落脚点虽不同,飞翔本身就成了家园。有位环球旅居的作家说得妙:“我的书桌是万米高空的折叠桌,笔记本电脑盖子上贴满了各国邮票。”当漂泊成为主动拥抱世界的方式,每一处短暂停留都成了生命画卷的独特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