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ùn
  • xiáo
  • hēi
  • b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ùn xiáo hēi bái

成语解释: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混淆黑白

英文翻译:turn things upside down

混淆黑白的意思

混:[hùn]1.搀杂在一起:混杂。混为一谈。2.冒充:蒙混。鱼目混珠。3.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4.古又同“滚(gǔn)”。[hún]糊涂;不明事理。

淆:混杂:淆惑。混淆。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遇到过有人“颠倒黑白”的场景吗?比如明明是自己迟到,却责怪同事没提前通知会议时间,甚至把责任推给打印机故障。这种“混淆黑白”的行为,本质上是通过扭曲事实来转移注意力,成语“指鹿为马”就是典型例子——秦朝赵高牵来鹿却坚称是马,用权威强行改写集体认知。

为什么人们会故意混淆黑白?观察发现,这种行为往往源于两个动机:要么是为逃避责任寻找借口,比如学生把考试失利归咎于“题目超纲”;要么是为争夺话语权,就像某些商家用“0糖≠无糖”的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当真相触碰利益时,事实反而成为最先被牺牲的对象。

有趣的是,混淆黑白有时会反向推动社会进步。2018年某网红饮料宣称“富含胶原蛋白”,遭科普博主揭穿其虚假宣传后,反而促使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广告审查。这说明,当大众开始警惕“指桑骂槐”式话术时,社会共识也在对抗扭曲中逐渐形成。

面对信息轰炸的时代,有个方法能帮我们识别黑白:追问“谁在受益?”。就像老人常说的“无风不起浪”,每件事背后总存在动机链条。上周邻居投诉物业乱收费,我首先查证了收费标准和业主群记录,发现所谓“天价垃圾清运费”实际包含分类处理成本——这提醒我们,保持清醒需要既看表象,也溯源头。

最后想分享个观点:混淆黑白其实是面镜子,照出说话者的局限而非事实本身。就像雾天开车,能见度低时不急着加速,而该打开雾灯慢慢前行。当我们用更多视角观察世界,那些被刻意颠倒的真相,终会在阳光下恢复原本的模样。

混淆黑白的造句

  1. 造句 我们绝不能混淆黑白。
  2. 造句 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卑劣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3. 造句 你要小心,这个人一向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4. 造句 这种错误作法实际上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5. 造句 那种惯于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人,终久不会有好结果的。
  6. 造句 这种说法混淆黑白,是在误导消费者。
  7. 造句 请不要混淆黑白,我的美国同胞们,我们在为生存而战。
  8. 造句 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9. 造句 这伙人制造谣言,混淆黑白,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0. 造句 这仍然是在反对那些无中生有、混淆黑白的花言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