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i bái bù fēn
成语解释: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故意制造混乱
繁体字形:黑白不分
英文翻译:Black and white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黑白不分”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形象的,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老张总把谣言当真相,别人提醒他查证,他却摆摆手说“无所谓”,真是典型的黑白不分。这种时候,成语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人缺乏判断力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成语里的“黑”和“白”是字面意思吗?其实这是个比喻。就像水墨画里用浓淡表现层次,这里用黑白代指对错是非。比如同事把工作失误推给新人,领导不调查就批评,这就叫管理上的黑白不分。
生活中遇到黑白不分的情况怎么办?我的经验是保持独立思考。去年社区改建停车场,有人散播“政府要占地”的谣言。我特意去居委会核实,发现其实是便民工程。这时候较真查证,就能避免被误导。
现在信息爆炸的环境反而更容易让人黑白不分。你看社交媒体上,经常有人把营销号编的故事当新闻转发。有次我表妹转发“吃辣椒致癌”的文章,后来发现是某保健品公司的软文。这种时候,培养信息鉴别能力比指责别人黑白不分更重要。
成语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就像老话说的“兼听则明”,遇到争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查查原始资料,黑白自然就分明了。这种思维习惯在网购看评价、职场听汇报时都特别实用。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黑白不分的情况源于认知偏差。比如父母总觉得孩子玩手机就是荒废时间,却忽视移动办公已成常态。这时候需要的不是争辩对错,而是用具体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时代变化。你看,成语背后的人情世故,比字面意思丰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