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节操
繁体字形:清風亮節
英文翻译:a clear breeze and bright principles -- as of one 's deportment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亮:1.光线强:明亮。豁亮。这盏灯不亮。2.发光:天亮了。手电筒亮了一下。屋子里亮着灯光。3.(声音)强;响亮:洪亮。她的歌声脆而亮。4.使声音响亮:亮起嗓子。5.(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心明眼亮。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亮了。6.显露;显示:亮相。把底儿亮出来。这种热带的蝙蝠,一亮翅膀足有脸盆大。7.姓。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清风亮节”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品行高洁、坚守原则的样子。比如有人面对利益诱惑时果断拒绝,旁人可能就会夸他:“这人真是清风亮节!”
为什么这个词常用来夸人?你想啊,清风吹过不留尘,亮节好比松柏不弯腰——这两个意象一叠加,立马让人联想到“正直”和“骨气”。比如某位老师坚持公平打分,哪怕学生家长私下送礼也不动摇,这就叫“清风亮节”。
古代人怎么用这个词?《宋史》里记载过包拯拒绝收礼的故事。有次地方官给他送特产,他直接退回还附了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后人评价他时,这“清风亮节”四个字就特别贴切。
现在社会还需要这种品质吗?前两天听朋友说,他们医院有位主任医师,坚决不收患者红包。有次手术前家属硬塞钱,他当场把钱充进患者的住院账户。这种小事看着普通,但能做到的人确实配得上“清风亮节”的评价。
普通人怎么修炼这种境界?我爷爷有句话特别实在:“做不了包青天,至少不当墙头草。”比如同事都在浑水摸鱼时,你主动把工作做到位;朋友劝你占小便宜时,你选择按规矩办事。这些日常选择都在给“清风亮节”做注解。
坚持原则会不会吃亏?有个做采购的朋友跟我算过账:虽然拒绝供应商回扣会少赚外快,但十年下来,他成了行业里公认的靠谱人,反而接到更多合作机会。这就像种树,短期看长得慢,但根基扎得牢。
有句老话说“风过留痕,雁过留声”,清风亮节的人未必立刻被看见,但时间久了,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就像山间的竹子,看着不显眼,风雨来了才知道它有多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