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rú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穆如清風
英文翻译:be gentle as the breeze
穆:1.恭敬:静穆。肃穆。2.温和。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穆如清风”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文雅的,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真实的例子吧。比如你刚入职新公司,看到部门主管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哪怕遇到突发状况也从不拍桌子瞪眼。同事私下说:“李经理解决问题就像春风吹过麦田,总能让人心平气和。”这种不靠嗓门压人、用修养化解矛盾的状态,不就是“穆如清风”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上周我去社区调解室办事,正巧遇到两位邻居因为装修噪音吵架。调解员大姐没急着批评任何一方,反而先给两人倒了茶,等他们情绪平复后才说:“咱们像剥笋壳似的慢慢理,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不到半小时,原本剑拔弩张的场面就变得和风细雨。这种润物无声的沟通智慧,正是“穆如清风”在生活中的延伸。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品质呢?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地铁里有人外放短视频,比起直接呵斥“关掉手机”,说“师傅,您这bgm听着像广场舞神曲,要不咱们换个安静模式?”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前者像北风呼啸让人缩紧外套,后者则像微风拂面解开纽扣——其实都在表达诉求,但“穆如清风”的方式往往能打开更多可能性。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暮如清风”。记得某次读书会上,新人把标题念错引发哄笑,主持人却接话:“暮色里的清风也别有韵味,不过咱们今天要聊的,是像美玉般温润的‘穆如清风’。”既化解尴尬又科普知识,这种随机应变的从容,不正是成语精神的当代演绎吗?
说到底,“穆如清风”不是教人当老好人,而是展现柔中带刚的智慧。就像太极推手,看似绵软实则蕴含力道。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被各种“爆款”“热搜”裹挟时,或许更需要这种不疾不徐、从容笃定的处世态度。毕竟,能让野草伏倒的是狂风,能让种子发芽的才是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