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chē ér guī
成语解释:满:满满地;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成语出处:明·李贽《又与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
繁体字形:满车而归
英文翻译:Full of cars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满车而归”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字面意思是“装满了车回来”,常用来形容收获丰富、满载而归的场景。比如你周末去超市大采购,推着塞满零食日用品的购物车去结账,这时候就可以调侃一句:“今天真是满车而归!”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车”来比喻收获呢?其实这和古代的生活方式有关。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车是运输粮食、货物的主要工具,装得下车厢才能算真正的“丰收”。比如农民秋收时,一车车的稻谷从田里运回家,自然就是“满车而归”的典型场景。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举个真实案例:小王连续加班三个月终于完成项目,不仅拿了奖金还获得晋升机会。同事祝贺时他笑着说:“这三个月的努力也算满车而归了。”这里既保留了物质收获的本意,又延伸出精神层面的成就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形容数量多。实际上它更强调“经过努力后的完整收获”。就像春游时孩子们捡了一书包松果,虽然不值钱,但那种踏踏实实的满足感,反而比单纯买东西更贴近成语的精髓。
个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满车而归”可以重新解读——不一定是物质堆砌,而是指用心经营后的充实感。比如坚持读完二十本书的阅读计划,或者完成环岛骑行收集的沿途见闻,这些精神层面的满载而归,或许比装满货物的车更有温度。
下次遇到值得纪念的收获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丰收不仅在于得到什么,更在于过程中付出的诚意与期待。就像老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满车而归,先得学会往车里装值得珍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