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ǔn
  • zài
  • ér
  • g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ǔn zài ér guī

成语解释:稇载:满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

繁体字形:稇載而歸

英文翻译:To return home after a long journey

稇载而归的意思

稇:古同“”:“余从两处稇载而归。”

载:[zǎi]1.年: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2.;刊登: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zài]1.装载:载客。载货。汽车上载满了乘客。载誉归来。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3.充满(道路):风雪载途。怨声载道。4.姓。5.又;且:载歌载舞。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评论

稇载而归”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原本指用绳子捆住大量东西带回家,现在多用来形容收获满满的样子。比如,周末去超市采购,推着满满一车日用品回家,邻居看到可能开玩笑说:“你这是稇载而归啊!”不过,这种场景可能让人觉得有些夸张——毕竟谁会真的用绳子捆货呢?其实,成语的魅力就在于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抽象的概念。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买东西的场景里吗?”当然不是!比如一位创业者熬了三年终于拿到融资,团队庆功时可以说:“咱们这次可算稇载而归!”这里的“收获”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更多是努力换来的成果。关键是要抓住“满载”这个核心意象,无论是实物还是抽象成果都能适用。

再举个例子:暑假带孩子参加自然科考营,他们不仅带回了贝壳标本,还记住了十几种海洋生物习性。这时候用“孩子们稇载而归”,既说清了事实,又传递出双重收获的欣喜。你看,成语的灵活运用能让表达更有层次感。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和‘满载而归’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基本可以通用,但“稇载”的“稇”字自带捆扎动作,比“满载”多了份主动收集的意味。就像秋天去果园采摘,精心挑选每颗苹果的过程,用“稇载而归”会更贴切。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正在焕发新活力。我见过年轻人用它在社交平台分享读书感悟:“读完这五本心理学著作,真是稇载而归!”这种用法突破了传统语境,把知识获取比作实实在在的“装载”。或许未来某天,我们会看到“稇载而归”出现在游戏通关或数据下载的比喻中——语言本就该跟着时代生长。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只盯着结果的“满载”,不如多关注过程中的“装载”动作。就像登山者背回一包岩石样本,科学家整理数据的每个步骤,才是真正让“稇载而归”变得有意义的所在。收获从来不只是终点站的惊喜,更是沿途拾取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