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miàn chūn fēng
成语解释: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得意洋洋连用
繁体字形:滿靣萅風
英文翻译:shine with happiness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满面春风”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呢?举个例子:王阿姨刚搬进新小区,每天买菜时总爱和邻居们聊上几句,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春风拂面。邻居们都说:“看她那满面春风的样子,就知道最近日子过得舒心!”这里用“满面春风”形容王阿姨因生活顺遂而流露出的愉悦神情,是不是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满面春风”和“喜笑颜开”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喜笑颜开”更侧重外显的笑容,而“满面春风”则强调由内而外的精神焕发。比如公司年会上,张经理拿着年度最佳团队奖杯,虽然没有夸张大笑,但眼角眉梢都透着自信,这种状态用“他捧着奖杯满面春风地致谢”来描述,是不是比“喜笑颜开”更有层次感?
在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鲜活。上周我去参加朋友的开业典礼,发现创业者的状态很有意思——他们明明顶着黑眼圈,可向客户介绍产品时,眼睛里闪着光,嘴角不自觉上扬。这让我想到:真正的“满面春风”未必需要事事顺遂,而是内心有热忱支撑时自然散发的感染力。这种微妙的状态,用成语表达反而比直白的描述更有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场景感。试比较两种表达:“他今天心情很好”和“他满面春风地走进会议室”,后者不仅传递情绪,还暗示了可能发生积极互动的场景。就像前天在超市,看见收银员大姐虽然戴着口罩,但眼尾笑纹弯弯的,主动帮老人装袋子的样子,让人瞬间联想到“满面春风”四个字——原来温暖的情绪真的能穿透口罩传递出来。
观察发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赋予新内涵。比如健身房里,有人刚完成突破性训练,尽管满头大汗,但那种混合着成就感和活力的状态,用“他擦着汗满面春风地走出器械区”来形容,既保留成语本意,又拓展了适用场景。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使用者能结合当下情境灵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