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è huǒ zhēn jīn
成语解释: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对人的考验
繁体字形:烈火真金
英文翻译:true gold does not fear fire
烈:1.强烈;猛烈:烈火。烈日。烈酒。性子烈。轰轰烈烈。兴高采烈。2.刚直;严正:刚烈。3.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士。先烈。4.功业:功烈(功绩)。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真:1.真实(跟“假、伪”相对):真心诚意。千真万确。去伪存真。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2.的确;实在:时间过得真快!。“人勤地不懒”这话真不假。3.清楚确实:字音咬得真。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4.指真书:真草隶篆。5.人的肖像;事物的形象:写真。传真。6.本性;本原:返璞归真。7.姓。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提到“烈火真金”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真金不怕火炼”的画面。但放到现实生活中,它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突然遭遇市场危机,核心团队里有人悄悄离职,有人抱怨连连,但仍有几名员工主动加班解决问题。这时候老板感慨:“果然是烈火见真金啊!”——你看,这就是用具体场景解释成语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被火烧”反而成了检验价值的标准?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逻辑是“压力测试”。就像网购时总想看看商品的差评一样,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比如朋友找你借钱,平时称兄道弟的人可能突然失联,而那个默默转账的或许才是真朋友。这种对比,恰好印证了成语背后的智慧。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代社会虽然不用真金白银做货币了,但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反而更高。比如直播行业里,突然断网的主播能不能即兴发挥?明星被爆黑料后粉丝是否依然支持?这些都在用现代方式演绎“烈火真金”的内涵。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时代放大了这种“考验效应”——信息的快速传播让真假更难隐藏。
值得注意的是,“烈火”并不单指灾难。运动员备战奥运的四年周期,作家反复修改书稿的过程,本质上都是“火炼”的变体。有个创业者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的APP连续三年用户增长停滞,团队不断试错调整,最终在第四年迎来爆发。用他的话说:“市场这团火,烧掉了我们所有侥幸心理,留下的才是真正能打的产品逻辑。”
回到成语本身,它其实在提醒我们:不要害怕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就像淘金者需要水流冲刷泥沙,人也要通过具体事件来确认自己的核心价值。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想——这或许正是展现真金本色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