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è huǒ hōng léi
成语解释: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繁体字形:烈火轟靁
英文翻译:quick-tempered
烈:1.强烈;猛烈:烈火。烈日。烈酒。性子烈。轰轰烈烈。兴高采烈。2.刚直;严正:刚烈。3.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士。先烈。4.功业:功烈(功绩)。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轰:1.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突然轰的一声,震得山鸣谷应。2.(雷)鸣;(炮)击;(火药)爆炸:轰炸。轰击。雷轰电闪。轰平了几个山头。3.赶;驱逐:轰麻雀。他摇着鞭子轰牲口。把他轰出去。
雷:1.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地雷。
烈火轰雷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咱们先拆开看看:烈火是熊熊燃烧的大火,轰雷是震耳欲聋的雷声。这两个词组合起来,通常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或情况紧急的场景。
比如说,"新开业的火锅店前围着三层人,叫号声、吆喝声混成一片,场面简直像烈火轰雷"。这里既描绘了现场的热闹程度,又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氛围。这时候可能有读者会问:这成语只能形容热闹场面吗?其实不然,它还能用来描述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感。
记得去年台风登陆时,新闻里这样写道:"狂风卷着暴雨拍打窗户,雷鸣声混着楼宇摇晃的异响,整栋居民楼仿佛置身烈火轰雷之中。"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本身的震撼力,又准确传达出自然灾害的破坏性特征。
有趣的是,现代职场里也有人活用这个成语。有位产品经理在复盘会上说:"上周系统突发故障时,技术部同事们的反应堪称烈火轰雷,五分钟内就组成了应急小组。"这种创新用法既保留了紧迫感,又赋予了这个传统成语新的时代特色。
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语言中的"高汤块",用得好能为表达增色不少。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建立画面感的场合,比如演讲、写作或日常沟通中,适当使用这类成语能让对方立即get到你想传达的意境。下次遇到需要描述紧急又带点戏剧性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音效的成语。
最后分享个观察:语言就像活水,成语的用法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就像"烈火轰雷"现在既可用于自然灾害,也能形容突发事件处理,关键是要抓住"强烈冲击感"这个核心特征。把握住这个要义,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