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o yuán liè huǒ
成语解释: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成语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燎原烈火
英文翻译:a blazing prairie fire
燎:[liáo]延烧:烈火燎原。[liǎo]1.放火焚烧:燎荒(烧掉干枯的荒草)。燎虫子(烧死地上的害虫)。2.火焰烧(毛发等):离火远点儿,别燎了头发。
原:1.最初的;开始的:原始。原人。原生动物。2.属性词。原来;本来:原地。原作者。原班人马。原有人数。3.没加工的:原棉。原煤。原油。4.姓。5.原谅:原宥。情有可原。6.宽广平坦的地方:平原。高原。草原。原野。7.同“塬”。
烈:1.强烈;猛烈:烈火。烈日。烈酒。性子烈。轰轰烈烈。兴高采烈。2.刚直;严正:刚烈。3.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士。先烈。4.功业:功烈(功绩)。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燎原烈火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才贴切?举个例子吧。小明创业初期只有三个人的小团队,但他们的创意产品上线后用户量暴涨,同行感叹:“这势头真是燎原烈火,挡都挡不住。”你看,这里既描述了快速扩张的状态,又暗含了不可阻挡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燎原烈火和星火燎原有啥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已成气候的态势,后者侧重微小起点的潜力。就像社区里的垃圾分类试点,最初只是志愿者在两条街推广(星火燎原),半年后整个区的居民都主动分类垃圾(燎原烈火)。
在科技领域同样适用这个词。去年某短视频平台推出AI绘画功能时,开发者自己都没想到会引发全民创作潮。从大学生到退休老人,朋友圈里突然充斥着各种二次创作,用“燎原烈火”形容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再合适不过。
我注意到这个词特别适合描述那些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的变革。就像新能源车的普及浪潮,既冲击了传统车企,又催生了充电桩、电池回收等新产业。这种双面性提醒我们:面对燎原烈火般的变化,关键在如何引导其走向积极方向。
最近在读商业案例时发现,这个词在描述市场格局突变时特别好用。比如某国产手机品牌在非洲市场,最初只是低价铺货,没想到两年时间就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这种后来居上的逆袭,用“燎原烈火之势改写行业版图”来描述特别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温度。同样是快速传播,抗疫知识的普及可以用“如燎原烈火般覆盖每个社区”,但若是谣言扩散,更适合用“野火蔓延”这类带贬义的比喻。语言的选择往往藏着说话者的态度。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现代人把这个成语用得越来越“轻量化”了。以前多用来形容革命浪潮或自然灾害,现在连网红奶茶店的排队盛况都被说成“燎原烈火”。这种语义的泛化,其实反映了信息时代传播速度的质变——过去需要数月形成的现象级事件,现在可能只需要三天。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词给我们的启示可能比想象中更多。它既警示着要重视初始阶段的苗头,也提醒着要敬畏已成规模的力量。就像春雨后的竹林,前一天还只是零星破土,转眼间已是满山翠绿——这种自然界的“燎原烈火”,或许正是这个词最原始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