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bēn tù tuō
成语解释:形容仓皇逃窜。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狼奔兎脱
英文翻译:A wolf running and a rabbit running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奔:[bēn]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奔丧。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4.姓。[bèn]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2.朝;向: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奔。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狼奔兔脱”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形容在危急情况下,不同人或动物因性格差异而采取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一群人在野外突遇暴雨,有人慌乱地四处寻找遮蔽(狼奔),也有人冷静观察后迅速找到山洞躲藏(兔脱)。这种对比鲜明的反应,恰好体现了成语背后的核心意义。
有人可能会问:“狼和兔子的反应为什么会被放在同一个成语里?”其实这里用两种动物的特性作比喻——狼的急躁冲动与兔子的机敏灵活形成对照。比如公司遇到突发危机时,新员工可能像“狼奔”般手足无措,而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则像“兔脱”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考试铃响前最后五分钟,盯着空白试卷抓耳挠腮的是“狼奔”,快速浏览题目先做易得分的则是“兔脱”。这两种状态没有绝对优劣,更多反映的是不同处境下的应激选择。我个人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在慌乱过后能否恢复镇定,就像暴雨中的兔子找到庇护所后,依然保持着对外界的观察。
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发可能在于:面对压力时,既要允许自己有短暂的慌乱,也要培养快速调整的能力。就像春天的溪流既有湍急的漩涡,也有绕过岩石的从容。当“狼性”的爆发力与“兔性”的应变力相结合,或许才是应对突发状况的最佳状态。
下次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先接纳自己当下的反应,再尝试切换应对策略。毕竟生活不像成语词典那样非黑即白,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奔跑与思考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