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ǔ
  • cuān
  • láng
  • b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cuān láng bēn

成语解释: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鼠攛狼奔

英文翻译:run away in all directions

鼠撺狼奔的意思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撺:1.抛掷。2.匆忙地做:临时现撺。3.发怒:他撺儿了。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奔:[bēn]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奔丧。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4.姓。[bèn]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2.朝;向: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奔。

成语评论

鼠撺狼奔”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吧?它其实是“鼠窜狼奔”的变体,用来形容慌乱逃窜的样子。比如你可能会在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描写:“敌军溃败后,士兵们鼠撺狼奔地四散奔逃,连旗帜都丢在了泥地里。”画面感是不是瞬间拉满了?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用两种动物的动态作比喻:老鼠被惊扰时慌不择路地乱窜,狼群受惊吓时疯狂奔逃。这种组合既保留了动物的野性特征,又放大了人类在危急时刻的狼狈状态。比如某公司突然宣布裁员,同事们面面相觑后鼠撺狼奔地开始投简历,这个场景是不是很贴切?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个成语在当代使用频率不高,但特别适合需要强烈画面感的表达。比如描写股市暴跌:“利空消息一出,散户投资者鼠撺狼奔地抛售股票,交易系统差点瘫痪。”比起单纯说“慌张抛售”,成语带来的冲击力明显更强。

为什么现代人还要学这种生僻成语?在我看来,这类词汇就像语言里的调味料。当你想说“大家都很慌张”时,用“鼠撺狼奔”不仅更生动,还能让读者脑补出小动物惊慌乱跑的具体画面。好比给朋友讲糗事:“手机掉进火锅那瞬间,我鼠撺狼奔地找漏勺,结果打翻了调料碗。”保证比平铺直叙更有记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戏剧化效果,用在正式公文可能不太合适,但在故事创作或日常调侃中就特别出彩。试着在下次团建玩游戏时观察:当主持人突然宣布加赛环节,那些急着找队友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完美演绎了“鼠撺狼奔”的真实写照?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生僻成语就像衣柜深处的复古外套,偶尔拿出来搭配反而能成为点睛之笔。下次遇到需要强调混乱逃窜的场景时,不妨让“鼠撺狼奔”在你的文字里撒个欢儿,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