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ǐ bù yì
成语解释:易:改变。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权曰:‘孤与子渝,有生死不易之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感情等
繁体字形:生死不易
英文翻译:Life and death are not easy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生死不易”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分量,但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吧:老张在创业失败后,依然坚持还清所有债务,朋友感叹:“你这人真是生死不易,信誉比命还重。”这里既点出了成语的“坚定”内核,又让场景更贴近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特别悲壮的场合?”其实不然。比如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连续三个月给独居老人送菜,邻居们都说他们“生死不易地守护着这份责任”。你看,平凡人的坚持同样值得这个词。
我总觉得,“生死不易”里藏着中国人的韧性。就像老家村头那棵被雷劈过三次的老槐树,年年春天照样发芽。这种“认准了就扛到底”的劲儿,在今天这个容易放弃的时代反而更显珍贵。
不过要注意,别把固执当美德。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非要用胶卷相机拍短视频,结果账号半年没起色。这算不算“生死不易”?关键要看坚持的东西是否值得,盲目硬扛可能变成钻牛角尖。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年轻人把“生死不易”改成了“奶茶不易”——用来调侃自己戒不掉奶茶的执着。语言本来就在不断生长,重要的是记住这个成语传递的“选择值得守护的事物,然后稳稳接住生活给的每个浪头”的精神内核。
下次遇到需要咬牙坚持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词。它像登山时绑在腰间的安全绳,不是为了限制行动,而是提醒我们:既然选好了方向,就带着清醒的头脑和热乎的心气儿,踏踏实实走稳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