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à dì kè mù

成语解释: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成语出处:《梁书 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十分嫉恨狱吏

繁体字形:畫地刻木

英文翻译:Carved wood

画地刻木的意思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成语评论

画地刻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反映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坚持态度。想象一下老木匠在木板上反复勾画线条,拿着刻刀一点点雕琢花纹的场景——明明可以用机器快速完成,但他依然选择手工制作,这种“笨办法”背后藏着对工艺的执着追求。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这么费劲的方式?这让我想起邻居张叔修自行车的趣事。他的工具箱里摆着三十年前的扳手,明明有新式电动工具,却坚持手工调试每个螺丝。“齿轮咬合的声音会说话”,他总说老方法才能摸透车辆的“脾气”。这种看似低效的坚持,反而培养出机器替代不了的细腻手感。

在职场中也能看到类似情况。市场部小王做竞品分析时,坚持逐字阅读报告而非依赖AI摘要。有同事笑他像“刻木头的古董”,但正是这种深度阅读,让他发现了隐藏在段落间的市场趋势,最终提出的方案比算法推荐更精准。这印证了老话:慢工出细活。

难道传统方法永远更好吗?我倒觉得关键在于平衡。就像现代木匠会先用激光定位仪测量,再用手工刻刀修细节。去年参观家具厂时看到,老师傅教徒弟用3D建模确认结构后,依然要求他们亲手打磨边角。“数据管骨架,手感管灵魂”,这种新旧融合的方式,既保效率又留温度。

最近帮表弟复习考研时深有体会。他最初沉迷各种“七天速成法”,结果越学越焦虑。后来改用最原始的抄写+朗读,虽然进度变慢,但正确率反而提升。这让我想到: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有时候“画地刻木”般的专注,反而能凿开认知的岩层,找到知识深层的矿脉。

看着窗外快递小哥在智能柜前核对包裹号的侧影,忽然觉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刻木”。科技浪潮里,那些固执保留的“笨功夫”,或许正是防止我们变成数据洪流中随波浮木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