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à dì ér qū

成语解释: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知变通

繁体字形:畫地而趨

英文翻译:stick to the old method

画地而趋的意思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趋:[qū]1.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cù]古同“”,催促;急速。

成语评论

画地而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在生活里其实特别常见。比如朋友小张总说:“我只会做技术岗,管理的事情碰都不敢碰。”他给自己画了个“技术圈”,即使有机会也不敢跨出去。这种自我设限的行为,不就是典型的“画地而趋”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明知这样不好,还是会给自己画圈呢?答案藏在安全感里。就像小孩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圈当“秘密基地”,成年人也在用“我不擅长”“我不适合”给自己造心理防线。但这种防线往往变成牢笼——去年我团队里有个实习生,原本只肯做数据录入,后来试着参与会议记录,现在竟成了项目汇报的主力。

职场中的“画地而趋”尤其值得警惕。隔壁部门主管老李,坚持用十年前的管理方式,结果团队接连流失三名骨干。有天下班碰见他,他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总以为守好自己这块地就行,没想到地还在,种地的人早走光了。”时代变得太快,固守旧模式就像在沙地上画圈,潮水一冲就没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暂时的“画地而趋”也有价值。刚学编程那会儿,我强迫自己三个月只练基础语法,看似局限,实则打牢了根基。关键要分清“筑基”和“作茧”的区别——前者是策略性聚焦,后者是惯性逃避。就像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区,但没人会永远停在起跳线。

最近看到个有趣案例:某网红书店在疫情中把阅读区改成剧本杀空间,原本反对声一片,结果月营收翻倍。老板说得好:“书架是死的,人是活的。地上画的线,橡皮擦一抹就没了。”这个时代,比画地更重要的能力,或许是随时能擦掉旧界限的勇气。

下次感觉被什么框住时,不妨走到“地界”边缘踩两脚。说不定你会发现,那些以为不可逾越的线,早就随着时间褪色了。毕竟世界是张不断延展的画布,何必非守着自己最初画的那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