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i shì zhī cái
成语解释: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成语出处: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无与伦比的英才
繁体字形:蓋丗之才
英文翻译:talent unsurpassed in one 's generation
盖:[gài]1.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2.伞:雨盖。3.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4.压倒,超过:盖世无双。5.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6.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7.造(房子):盖楼。翻盖。8.方言虚词(a.发语词,如“盖闻”;b.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c.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gě]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姓。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guō[hé]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提起“盖世之才”,许多人会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还能发明木牛流马这样的机械装置,堪称以一己之力影响整个时代的走向。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盖世之才”往往与孤独感相伴?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思维高度常人难以企及,就像站在山顶的人,视野虽广,脚下却少有同行者。
再看现代的例子。电影《模仿游戏》中的图灵,用数学才能破解德军密码,直接缩短了二战时间。有人会问:这类天才是否只能存在于特定领域?我倒认为,当代社会的“盖世之才”更多体现在跨界创新者身上。就像马斯克既造电动车又探索航天,用物理思维颠覆传统行业,这种打破边界的能力或许才是新时代的“盖世”标准。
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为什么民间故事里的盖世之才常有缺陷?比如梵高精神状况不稳定,霍金身体受限。这或许说明,极致的天赋往往需要某种极端的生命状态作为容器。就像高压环境才能形成钻石,某些人生理或心理的特殊性,反而成为孕育非凡才能的土壤。
现实中,我们常听到家长希望培养“天才儿童”。但以我观察,刻意训练出来的“神童”和自然涌现的“盖世之才”有本质区别。前者像精心修剪的盆栽,后者犹如旷野中自然生长的参天巨木。真正的超凡能力往往伴随着对某个领域发自灵魂的热爱,这种内在驱动力远比外在压力更能激发潜能。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人担心机器会取代人类天才。但试想,AlphaGo的算法再精妙,它的创造者依然是那群突破常规思维的工程师。或许未来的“盖世之才”,将是那些懂得与AI协同共舞,将人类创造力与机器算力完美结合的新型开拓者。这就像古人用毛笔写诗,今人用键盘编码,工具在变,但突破界限的创新精神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