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ō luàn zhī cái
成语解释:拨:治理。平定乱世、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杰出治国人物
繁体字形:撥亂之才
英文翻译:The talent of uprooting
拨:1.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拨门。拨船。拨开云雾。2.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拨粮。拨款。拨两个人到锻工车间工作。3.掉转:拨头便往回走。4.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们分成两拨儿干活儿。大家轮拨儿休息。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哎哟,今儿咱们来唠唠“拨乱之才”这成语,到底咋用才贴切?先举个栗子吧:比如公司里一团乱麻的时候,老张三下五除二理顺流程,大伙儿一拍大腿:“这才是拨乱之才啊!”你品,是不是特形象?
等等,啥叫“拨乱之才”啊?说白了就是能在混乱中力挽狂澜的人嘛!举个历史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硬是把弱小的蜀汉拉回正轨,这不就是典型?说白了,这类人就像个“系统修复工具”,哪儿崩了修哪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社会还需要这种能力吗?害,那可太需要了!你看疫情期间,那些能快速组织物资调配的社区负责人,可不就是现代版拨乱之才?关键时候能稳住阵脚的人,到哪儿都吃香。
这里插句个人看法啊,其实每个人都有当拨乱之才的潜质。记得上次家里水管爆了,我妈抄起扳手五分钟搞定,我在旁边直竖大拇指——这算不算生活版的拨乱之才?所以说啊,这种能力未必非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再问个问题:拨乱之才和普通解决问题的区别在哪?重点在“乱”字上!得是局面已经失控时出手才算。好比打游戏,队友全灭了你还能1V5翻盘,那才叫真本事。要是顺风局赢,那不算啥稀奇。
最后唠句实在的,这种能力其实可以培养。多观察复杂情况下的关键变量,练就一双“抓重点”的火眼金睛。就像解九连环,找到那个核心扣环,哗啦一下全开了。你细品,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下次遇到糟心事,不妨试试把自己当拨乱之才。就算最后没成,至少锻炼了应变能力。记住老祖宗那句话嘛:“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时候解决问题就跟炒菜似的,火候到了自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