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dèng kǒu jiāng
成语解释:同“目瞪口呆”。
成语出处: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繁体字形:目瞪口殭
英文翻译:terrified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瞪:1.用力睁大(眼):他把眼睛都瞪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瞪了她一眼,嫌她多嘴。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僵:1.僵硬:僵尸。手脚都冻僵了。2.事情难于处理,停滞不进:大家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话,情形非常僵。不要把事情弄僵了,以致无法解决。3.收敛笑容,使表情严肃:他僵着脸。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朋友突然掏出一张彩票大喊“我中了五百万!”,你瞬间大脑空白、嘴唇微张,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机器人。这种“目瞪口僵”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信息冲击太大,身体还没来得及反应。
比如公司年会上,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王抱着吉他冲上舞台,连唱三首周杰伦快歌不带喘气。这时候你会发现,前排举着手机的同事手臂悬在半空,后排嗑瓜子的阿姨瓜子壳都忘了吐。为什么会有这种集体定格现象?其实大脑在遭遇超预期事件时,需要多花0.3秒重组认知框架——就像电脑突然弹窗提醒系统升级。
上周在社区象棋角就见到有趣一幕。七十岁的张大爷下出教科书级的“马后炮”绝杀,对手李叔公盯着棋盘足足两分钟没眨眼,连围观群众都屏住呼吸。这种戏剧性时刻揭示了一个生活真相:超越常识的精彩,往往让人先失语后鼓掌。
不过我倒觉得,“目瞪口僵”更像是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的认知边界被突破时,短暂的停滞恰似给情绪安装缓冲垫。就像第一次看到无人机编队表演的老人家,总要愣神五秒才能发出“哎哟我的乖乖”的惊叹。这种延迟反应,反而让惊喜有了发酵的空间。
现在想想,地铁里那些盯着手机突然抬头发呆的年轻人,可能不是在犯困,而是刚刷到颠覆三观的热搜。数字时代的信息轰炸,让我们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个“目瞪口僵”的潜在触发点。这时候或许该学学水族馆里的章鱼,遇到刺激先喷团墨汁,给自己争取点思考时间。
下次看到有人突然石化在自动售货机前,别急着笑人家。说不定人家刚见证可乐罐子卡在出货口,正在经历“预期违背→认知混乱→重组世界观”的完整心路历程呢。生活本就充满意外惊喜,偶尔卡壳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