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i
  • jié
  • zhī
  • h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éi jié zhī huò

成语解释: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成语出处:《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眼前的祸患

繁体字形:眉睫之禍

英文翻译:an imminent disaster

眉睫之祸的意思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睫:睫毛,眼睑边缘的细毛:目不交睫。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成语评论

眉睫之祸”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像是“灾难长在眼皮上”,听起来有点夸张对吧?其实它指的是近在眼前的危机。比如有人总爱拖延工作,直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才通宵赶工,结果电脑突然死机,文件全丢——这就是典型的“眉睫之祸”。问题早就存在,但总被忽视,最后在关键时刻爆发。

有人可能会问:“这跟‘迫在眉睫’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像亲戚关系。前者更强调“祸患已经发生”,后者侧重“事情即将发生”。比如团队发现产品有重大漏洞(眉睫之祸),必须在发布会前修复(迫在眉睫)。

现实中,很多“眉睫之祸”都是小问题滚雪球的结果。记得我朋友开咖啡馆时,总觉得“咖啡机偶尔出故障没关系”。结果某天早高峰三台机器同时罢工,顾客排到马路上,差评如潮。这种时候才明白,平时忽略的“小毛病”积累起来,真能变成扎眼的“大危机”。

更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现时偏差”,我们总倾向于关注眼前舒服的事。就像明知熬夜伤身,却觉得“猝死还很遥远”;清楚过度消费不好,但“下个月账单下个月再说”。这种思维模式,简直是给“眉睫之祸”培养温床。

有意思的是,有些“眉睫之祸”反而能成为转机。去年某网红餐厅被曝光卫生问题,看似大祸临头。但他们立即公开道歉、全面整改,半年后口碑不降反升。这说明危机处理得当,“近在眼前的灾祸”也能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机会”。

下次发现小问题时,不妨想象它正趴在你睫毛上冷笑。及时处理可能只要花10分钟,放任不管却可能付出10倍代价。毕竟生活不是游戏,我们没有无限续命的机会——但好在,我们永远有选择提前行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