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àn fēng shǐ duò
成语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
繁体字形:看風使柁
英文翻译:trim one's sails
看:[kàn]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书。看电影。看了他一眼。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3.访问:看望。看朋友。4.对待:看待。另眼相看。别拿我当外人看。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6.照料:照看。衣帽自看。7.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行情看涨。别跑!看摔着!。看饭快凉了,快吃吧。8.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看。找找看。等一等看。评评理看。先做几天看。[kān]1.守护照料:看门。看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2.看押;监视:看犯人。看俘虏。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舵:船、飞机等控制方向的装置:掌舵。升降舵。方向舵。“柁”
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看风使舵”这个词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联想到“没有主见”或者“投机取巧”。但这个词真的只有负面含义吗?比如公司市场部的小张发现客户对新产品兴趣不大,立刻调整宣传策略,转而强调性价比优势,最终成功签下订单——这算不算聪明的应变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行为到底算职场智慧还是原则缺失?其实关键在于“风向”的判断标准。就像船长的船舵本身没有对错,决定方向正确与否的是他对天气和海况的解读能力。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及时调整策略往往比固执己见更能解决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团队合作场景。项目经理老王发现技术团队更擅长数据分析而非创意设计,他主动将原定的头脑风暴会议改为数据驱动的工作坊,结果产出效率提升三倍。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式的做法,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发挥了成员优势。
那么如何在灵活应变和坚守底线之间找到平衡?个人认为这需要建立清晰的价值观坐标系。就像智能手机的陀螺仪,既要感知环境变化及时校准,又要明确最终指向的方位。比如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可以改变沟通方式,但维护亲情纽带的核心目标始终不变。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可能是家庭旅行计划。原本规划的登山行程因暴雨取消,妈妈临时改为博物馆参观,孩子们在互动展览中玩得不亦乐乎。这种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智慧,往往能让意外变成惊喜。可见“看风使舵”并非贬义,它更像是一种动态生存技能。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评价他人“看风使舵”时,是否也投射了自己对确定性的过度追求?当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或许更需要培养像竹子那样的韧性——根基扎实却随风而动的生存哲学。毕竟,能在变化中把握方向的人,往往比固执的对抗者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