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fēng shǐ fān
成语解释:同“见风使舵”。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见机行事
繁体字形:見風使帆
英文翻译:trim one's sails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帆:1.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帆樯。一帆风顺。扬帆远航。2.指帆船:征帆。千帆竞发。
“见风使帆”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吧。比如团队原本计划推出一款新产品,但市场调研显示用户更关注现有产品的优化,这时候负责人果断调整资源,优先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有人问:“这不是打乱原计划了吗?”其实,见风使帆的核心在于“顺势而为”——与其逆风硬扛,不如借力实现目标。
那么生活中如何实践这种智慧?想象一个周末郊游的场景:天气预报突然显示午后有暴雨,一家人立刻把登山计划改成室内博物馆参观。孩子可能会嘟囔:“说好的爬山呢!”但换个角度看,灵活调整反而避免了淋雨的风险,还解锁了新的体验。这里的关键在于,快速判断变化、主动接纳不确定性。
有人质疑:“见风使帆会不会显得没主见?”这其实是个误区。以创业公司为例,某团队最初想做在线教育,但在接触客户时发现企业培训需求激增,于是快速调整业务方向,半年后实现盈利。他们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实际观察做出的战略选择——就像老船长不会对着台风直冲,而是调整帆的角度借力前行。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越擅长这种动态调整。比如餐饮店主在寒流突袭时,连夜推出火锅套餐;自媒体作者根据实时热点调整内容方向。这种能力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就像帆船运动员必须先精通航行原理,才能更好利用风势。
当然,灵活应变不等于随波逐流。最近看到有个设计师坚持原创理念,但在表现形式上根据客户需求做了20版调整,最终方案既保持艺术性又满足商业需求。这让我想到:见风使帆的本质,是在坚持核心目标的前提下,寻找更优的实现路径。风向会变,但手中的罗盘始终指向目的地。
当我们把视线投向日常生活,其实处处可见这种智慧的闪光点。邻居阿姨发现传统菜摊生意冷清,就学着用手机接龙团购;刚毕业的00后把求职方向从一线城市转向新一线,反而更快找到发展机会。这些选择背后,都是对环境的敏锐感知与积极应对。或许真正的成长,就是从“必须按计划走”的执念,进化到“拥抱变化”的从容。
下次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是教人放弃原则,而是提醒我们: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主动调整方法往往比固执坚持更有效。就像春天的杨柳,枝条随风摆动反而避免折断,最终迎来蓬勃生长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