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ruò jīng lóng
成语解释: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成语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书法舞姿强劲灵活
繁体字形:矯若驚龍
英文翻译:robust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矫若惊龙”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别急着翻词典,咱们从字面来拆解。“矫”是矫健,“惊龙”指受惊的龙,合起来就是动作像受惊的龙那样敏捷有力。比如看武侠片里的大侠飞檐走壁,是不是像突然窜起的游龙?这种既灵动又充满爆发力的状态,就是成语的精髓。
书法爱好者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写字有什么关系?王羲之《兰亭序》里的连笔走势,笔锋转折时突然发力,墨迹如蛟龙摆尾般跃然纸上。这种收放自如的笔触,正是“矫若惊龙”在艺术领域的绝佳展现。我常觉得,好字就像会呼吸的活物,每一笔都在纸上游走。
现代生活中能用上吗?当然!看体操运动员的杠上回环,身体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后稳稳落地,那种力量与柔美的结合,比任何语言都更直观。有趣的是,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把困难动作做得举重若轻的人——就像昨晚小区篮球赛里,那个带球连过三人还来个背身扣篮的小伙子。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自带乐观属性?它不单描述动作漂亮,更暗含转危为安的智慧。好比杂技演员失手瞬间的应急调整,那种千钧一发的应变能力,恰似惊龙腾空时的急转弯。个人觉得,这个词用在职场也挺合适——上周同事在提案被否后,五分钟内拿出三套新方案,这反应速度绝对称得上“矫若惊龙”。
有没有更生活化的场景?清晨公园打太极的老伯,白鹤亮翅转揽雀尾的招式衔接,衣袖带起的风都有韵律感。这种绵里藏针的劲道,不正是刚柔并济的典范?每次路过健身区,看见大爷们单杠上轻松完成大回环,总会想起这个词——岁月或许改变了他们的发色,但矫健的身手依旧如游龙。
设计师朋友给了我新启发:汽车流线型设计追求的那种动感,静止时都像要窜出去的态势,何尝不是工业美学版的“矫若惊龙”?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既能定格某个惊艳瞬间,又能延伸出持续的力量感,就像好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越品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