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bài
  • ch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ò jiā bài chǎn

成语解释:犹言倾家荡产。

成语出处:宋·秦观《清和先生传》:“坐与先生为党而被罪者不可胜数,其相欢而奉先生者,或至于破家败产而不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

繁体字形:破家敗産

英文翻译:become bankrupt

破家败产的意思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产:1.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产妇。产科。产卵。产下一个男孩儿。2.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产销。增产。转产。3.出产:产棉。产煤。东北产大豆。4.物产;产品:土产。特产。水产。5.产业:家产。财产。破产。6.姓。

成语评论

提到“破家败产”,许多人会联想到“败家子”或“一夜返贫”的故事。比如:“老张沉迷赌博,不到两年就把积蓄输光,最后连房子都抵押了,真是典型的破家败产。”这样的例子看似极端,但生活中类似的隐患其实无处不在——过度借贷、盲目投资,甚至轻信他人,都可能让人一脚踩进坑里。

为什么破家败产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觉得是“运气不好”,但真相往往更复杂。比如小王原本开了家奶茶店,生意红火时却跟风贷款扩张,结果遇上行业寒冬,资金链断裂。这种“跟风式奋斗”背后,其实是缺乏风险意识和对自身能力的误判。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李阿姨被熟人忽悠买“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结果暴雷后养老金打了水漂。这种案例提醒我们,破家败产的导火索常常不是明枪,而是暗箭——那些披着糖衣的诱惑,反而更需要警惕。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还出现了新型“破家败产”模式。比如年轻人为了追新款手机频繁分期,结果陷入“工资刚到账就还债”的循环。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消费习惯,看似每次金额不大,长期累积却能掏空家底。

破家败产真的无法避免吗?我倒觉得关键在“清醒”二字。就像开车需要看导航,理财也要有路线图。比如把家庭资产分成“应急金”“保值项”“风险投资”三个篮子,遇到诱惑时先问自己:“这笔钱亏光了,我还能正常生活吗?”这种底线思维,往往比盲目追求高回报更管用。

观察身边过得安稳的家庭,大多有个共同点:既懂得为机遇蓄力,也习惯给风险设防。毕竟,真正的家底不是银行卡数字,而是那份“晴天修屋顶,雨天不慌张”的智慧。与其担心破家败产,不如把精力花在搭建安全网上——这或许才是成语留给现代人最实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