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ò jiā yù zǐ

成语解释:鬻:卖。家庭毁坏,子女出卖。指困苦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民政上》:“上赋其民以十,则吏因以赋其百。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破家鬻子

英文翻译:Broken son

破家鬻子的意思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鬻:卖:鬻画。鬻文为生。卖官鬻爵。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成语评论

破家鬻子”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场景。比如,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原本富足的家庭,因为突如其来的天灾或人祸,不得不变卖所有家产,甚至忍痛将子女卖给他人以求生存。比如:“明末战乱时,张老汉为偿还债务,破家鬻子,最终只剩下一间茅屋容身。”这种例子虽然极端,却真实反映了人在绝境中的无奈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会用‘卖孩子’这么极端的行为来比喻困境?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农业社会对家庭结构的重视。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子女不仅是血脉延续的象征,更是劳动力的一部分。当家庭崩溃到需要卖掉孩子时,说明问题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冲击力让成语更具警示意义。

现代人可能觉得“鬻子”难以想象,但其实类似的逻辑依然存在。比如某创业者抵押房产、借钱发工资,最后公司倒闭妻离子散,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家”的现代版本。不同的是,当今社会有更多救济渠道,但我们依然需要警惕那些“赌上全部身家”的冒险行为。

关于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我发现它特别适合描述“过度透支”的现象。比如看到有人为买奢侈品借高利贷,结果债台高筑,可以说这是“新时代的破家鬻子”。虽然不涉及真正的卖儿卖女,但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满足的本质是相通的。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深思的地方在于“选择阈值”。当一个人或家庭走到必须“鬻子”的地步,往往是因为之前无数次小的错误选择叠加的结果。就像滚雪球效应,初时不以为意的风险积累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这提醒我们:及时止损的智慧,可能比孤注一掷的勇气更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是时代的镜子。“破家鬻子”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揭示的人性困境从未消失。当我们用手机刷着网贷广告,或者在直播间冲动消费时,或许可以想想:此刻的选择,是否正在为未来的某个“破家”时刻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