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成语解释: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成语出处: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九章:“你先想想,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诲人
繁体字形:磨刀不誤砍柴工
英文翻译:Sharpening your ax will not delay your job of cutting wood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误:1.错:误解。笔误。2.耽误:误点。误事。3.使受害:误人不浅。4.不是故意的:误伤。
砍:1.用刀斧等猛力切入物体或将物体断开:砍柴。把树枝砍下来。肩膀被歹徒砍了一刀。2.削减;取消:砍价。从计划中砍去一些项目。3.把东西扔出去打:拿砖头砍狗。4.同“侃2”。
柴: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
工: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磨刀不误砍柴工”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提前花时间做准备,反而能提高效率。比如小明想周末大扫除,但他先花半小时整理工具、规划区域,结果只用两小时就完成了原本预计四小时的任务——这就是典型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人可能会问:做准备难道不会浪费时间吗?其实关键要看“磨刀”的质量。比如程序员写代码前先画流程图,看似多了一步,但能避免后期频繁修改;相反,若为了追求“完美准备”而过度拖延,比如反复修改计划却不行动,这就本末倒置了。
现代职场中这个道理尤其明显。我曾遇到一位设计师同事,她每次接到需求都先花20分钟和客户确认细节,结果设计稿一次通过率比别人高30%。而另一位总急着动手的同事,却常因理解偏差返工。这种对比生动诠释了“磨刀”的真正价值:不是盲目准备,而是精准投入。
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个成语?举个例子:搬家前先测量新家尺寸再打包,能避免家具搬过去发现放不下的尴尬;备考时先梳理知识框架再刷题,比直接埋头做题更有效。这些场景都印证了一个观点:战略性停顿比无方向冲刺更有力量。
最后要提醒的是,任何道理都有适用边界。当面对突发紧急任务时,可能需要先行动再调整;但在多数可预见的场景中,带着清晰的头脑和工具投入工作,永远是更聪明的选择。就像老农说的:“钝刀砍柴累断腰,快刀割麦笑弯腰。”准备工作,本质是对自身时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