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kǒu bù dào
成语解释: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
繁体字形:絶口不道
英文翻译:Never say a word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绝口不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故意对某件事闭口不谈,像藏起一块石头一样把它压在心底。比如同事在茶水间聊八卦,你明明知道内情,却假装没听见,转身接水——这就是“绝口不道”的典型场景。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绝口不道?想象你发现朋友的对象在和其他人约会。这时候直接说破可能破坏关系,保持沉默又良心不安。这种两难就像捧着一碗滚烫的汤,既不能扔掉又端不住。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权衡,有时候“不说”反而是种智慧。
来看个真实案例:老张发现邻居家孩子偷拿超市零食。他既没当众揭穿,也没装作没看见,而是私下找孩子家长沟通。这个分寸感拿捏得刚刚好,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避免了事态恶化。这种“选择性沉默”其实比大声嚷嚷更需要勇气。
有人问:绝口不道是不是逃避问题?我的看法是,这取决于动机。就像医生处理伤口,直接撕开纱布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适度消毒包扎才是正解。关键是分清哪些事需要直面,哪些需要暂时搁置。毕竟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摆在台面上说。
职场中的绝口不道更考验情商。比如部门会议上,领导明显决策失误。新人小王选择会后单独提建议,而不是当众反驳。这种做法既维护了团队和谐,又达到了沟通目的。有时候,绕个弯子比直线冲刺更能到达终点。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该用锤子时别拿螺丝刀,该沉默时不必强行发声。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绝口不道,反而能让重要的话更有分量。就像夜空里的星星,正是因为有黑暗衬托,光芒才显得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