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 kǒu bù tán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成语出处: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保守秘密
繁体字形:閉口不談
英文翻译:Shut up
闭:1.关;合:闭门。闭目养神。把嘴闭上。2.堵塞不通:闭气。闭塞。3.结束;停止:闭会。闭经。4.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哎哟喂,说到“闭口不谈”这成语,大家肯定不陌生,但具体咋用呢?举个栗子吧:办公室里同事A不小心把老板的咖啡打翻了,结果全组人愣是闭口不谈这事儿,生怕被扣奖金。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他们宁愿装哑巴也不提一嘴?”其实啊,这就是典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作祟,毕竟谁都不想当出头鸟对吧?
再来看个接地气的场景。家里老人总爱催婚,表妹每次被问到感情状况就开始闭口不谈,要么突然转移话题说“哎呀这菜真咸”,要么假装手机响了溜走。你猜她为啥这样?说白了就是不想正面硬刚,用沉默表达态度呗!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避而不谈”的策略虽然能躲一时,但长期下去会不会憋出内伤啊?
有小伙伴可能要问:“闭口不谈和装聋作哑有啥区别?”好问题!举个实例你就明白——同学会上老张炫耀自己买了学区房,知情人都知道他还在还房贷,但大家都闭口不谈这个细节。这里重点在“故意忽略关键信息”,而装聋作哑更像是“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细微差别你品,你细品。
个人觉得啊,现代社会讲究高效沟通,但有些时候“闭口不谈”确实是个保命技能。就像上周我邻居家狗半夜狂吠,本来想投诉的,转念一想人家刚生了二胎,算了还是闭口不谈吧。这种权衡利弊后的沉默,你说算不算成年人的智慧呢?不过话说回来,该发声时还得发声,憋久了容易憋出毛病,这个度可得拿捏准了。
最后来个反转案例。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对着明显有问题的报表闭口不谈,结果月底捅了大篓子。你看,该说话时当闷葫芦反而坏事。所以说啊,闭口不谈这招就像辣椒面——偶尔撒点提味行,顿顿吃可遭不住。关键得看场合,分情况,灵活运用才是王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