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 bù jí zhòng

成语解释: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罚不及众

英文翻译:Inferior punishment

罚不及众的意思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成语评论

哎,说到“罚不及众”这成语啊,挺有意思的!比如有个公司发现员工集体迟到,老板要是只抓几个倒霉蛋扣工资,其他人都装没事儿人,这就叫“法不责众”对吧?但仔细想想,罚不及众的核心到底是啥呢?是不是说惩罚不能随便扩大范围?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学校大扫除时,全班都偷懒没擦窗户,老师要是让整个班罚抄课文,估计学生得炸锅。但要是只让值日生组长留下补扫,其他人反而会松一口气——这就是典型的“罚不及众”嘛!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不能全罚?因为全罚容易激化矛盾,还可能让老实人背黑锅,对吧?

嘿,说到这儿想起个新闻。去年某小区垃圾分类,七成住户都乱扔,结果物业只公示了带头闹事的几户。你猜怎么着?后来大家反而自觉了!这说明啥?罚对人比罚得多更重要啊!就像老话说的“杀鸡儆猴”,重点不在罚的数量,而在找准关键对象。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单位搞连坐制真让人头大。比如隔壁老王他们部门,有个人数据造假,结果整个组季度奖泡汤。这明显违背“罚不及众”的原则嘛!这时候该咋平衡?个人觉得,重点应该放在完善规则透明度和预防机制,而不是事后搞大面积处罚。就像打疫苗似的,提前预防比病发了再灌药强多啦!

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管理智慧。你看古代将军治军,士兵集体违纪时往往只斩带头者。这种做法既维护军纪,又避免兵变风险。放到现在职场,领导要是能精准找到问题症结,比劈头盖脸骂整个团队有效十倍!说到底,“罚不及众”不是纵容犯错,而是讲究策略的艺术。

最后唠句实在的,这道理放在家庭教育也适用。比如家里俩娃打架,聪明的家长会分开问清原委,而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毕竟每个熊孩子闯祸的原因都不一样,对吧?关键还是看怎么把“罚”变成正向引导,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人情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