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 bù jí sì
成语解释: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罚等
繁体字形:罰不及嗣
英文翻译:Penalty is not enough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嗣:1.继续;继承:嗣续。嗣位。2.子孙:后嗣。
哎,你听说过“罚不及嗣”这成语没?说白了,就是“惩罚不牵连子孙”的意思。比如老张偷税漏税被查了,但法院只罚他本人,没让他儿子跟着背黑锅,这就叫“罚不及嗣”。你可能会问:“凭啥犯错的人能自己扛,不用连累家人?”其实啊,这背后体现的是“责任归责”的公平原则——谁犯错谁担责,不搞无差别打击。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比如某公司高管贪污被抓,结果公司股价暴跌,员工奖金泡汤,但员工总不能冲到高管家里骂他儿子吧?这时候大家反而会说:“祸不及妻儿,咱得讲道理。”你看,这种观念是不是让社会少了很多无意义的矛盾?说白了,文明社会得靠“精准追责”来维持稳定。
不过有人又要问了:“那古代动不动就诛九族,现在怎么就不行了?”问得好!这事儿得看时代背景。古代信息闭塞,统治者用连坐震慑犯罪;现代社会讲究证据和程序正义,自然要更精细。就像现在查酒驾,交警只会吊销司机的驾照,总不能把他家车库里的车全拖走吧?
依我看啊,这个成语现在还有个新用处——提醒大家别搞“职场连坐”。比如新人小王工作失误,领导要是因此否定整个项目组的能力,那可就真成了现代版“连坐制度”了。其实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早就说过:一码归一码,该谁的锅谁背。
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地方还在搞“信用连坐”,比如父母失信影响孩子上学,这事儿算不算违背“罚不及嗣”?要我说,法律文书可没写着这条,但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模糊地带。这时候就更需要咱们牢记这个成语的核心——既要有惩戒力度,又不能伤及无辜。
下次看到社会新闻里有人嚷嚷着“父债子偿”,你大可以把这成语甩出去。毕竟法治社会讲究的是精准发力,而不是无差别打击。就像修剪树木要剪坏枝,而不是把整棵树连根拔起,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