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ěi zhōng bù zú
成语解释: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大体很好
繁体字形:美中不足
英文翻译:a fly in the ointment
美: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美。这里的风景多美呀!2.使美丽:美容。美发。3.令人满意的;好:美酒。价廉物美。日子过得挺美。4.美好的事物;好事:美不胜收。成人之美。5.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美得了不得。6.姓。7.指美洲:南美。北美。8.指美国:美圆。美籍华人。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提到“美中不足”,很多人会联想到“再好的事情也有缺憾”。比如朋友兴奋地分享旅行见闻:“这次去海边天气超棒,海鲜也特别鲜,美中不足的就是人太多,拍照总有人乱入。”这种表达既承认了美好体验,又诚实面对小瑕疵,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为什么“美中不足”总能引起共鸣?或许因为生活中完美本就稀缺。就像网购收到心仪已久的裙子,剪裁颜色都满意,却发现袖口有个线头。这时候与其纠结“为什么不能百分百完美”,不如学学网友的调侃:“这线头是品牌防伪标识吧!”换个角度看问题,缺憾反而成了独特记忆点。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场景。同事做完项目汇报后补充道:“方案通过了客户初审,美中不足的是预算需要再压缩5%。”这句话既展现了专业态度,又为后续改进留出空间。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显示,适度暴露弱点反而能增强信任感——毕竟谁都明白“零缺陷”只存在于广告词里。
怎么用好这个成语?关键在平衡表达。前年我策划活动时场地布置得特别精致,可惜音响中途故障。事后复盘我说:“这次现场氛围很棒,美中不足的是设备突发状况,下次咱们准备备用方案。”既肯定了团队努力,又明确了改进方向,比单纯抱怨或掩饰问题更有效。
换个角度想,留点“不足”未必是坏事。就像手工陶器上的气泡,初看是瑕疵,细品却成了独特印记。最近看到有位茶艺师这样介绍作品:“这款紫砂壶泥料特别细腻,美中不足的是烧制时侧面有个小窑变,不过这样每把壶都成了孤品。”你看,缺憾转化成了增值点。
说到底,“美中不足”不只是成语,更是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既要懂得欣赏美好,也要学会与不完美和解。就像晚霞满天时飘来一片云,虽然遮住部分光线,却让整个天空的层次更丰富了。下次遇到小缺憾时,试着笑着说:“这儿有个美中不足,正好能让我发挥创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