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shǔ jiàn māo
成语解释:比喻十分惧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胆小
繁体字形:老鼠見貓
英文翻译:Mice see cats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猫:[māo]1.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等色。种类很多。2.躲藏:猫在家里不敢出来。[máo][猫腰](máo∥yāo)同“毛腰”。
提到“老鼠见猫”,很多人会想到“弱者遇到强者时的本能反应”。比如新员工第一次见到严厉的老板,就像老鼠见猫般紧张得说不出话,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为什么这个比喻能流传至今?仔细观察会发现,猫鼠的强弱关系天然存在视觉冲击力——猫咪蹲守时的专注眼神,老鼠缩在墙角的慌乱姿态,像极了人类面对压力源时的身体语言。这种跨越物种的共情,让成语获得了持久生命力。
在校园场景里,值日生撞见教导主任查纪律,原本喧闹的走廊瞬间鸦雀无声。这种群体性的条件反射,比单一个体遭遇强者更有戏剧张力。有趣的是,现代职场中的“老鼠”们已经学会用微笑掩饰慌张,表面镇定自若地打招呼,实则后背都在冒冷汗。
强弱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吗?我倒觉得未必。去年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最初在会议上像蔫了的茄子,三个月后竟能条理清晰地反驳主管的方案。这说明通过能力提升和心理建设,“老鼠”完全可能成长为让人刮目相看的“猫”。
家庭生活中也有微妙体现。孩子偷玩游戏时听到父母脚步声,那份手忙脚乱关电视的慌张,和成语描绘的画面如出一辙。不过随着代际沟通方式改变,更多家长开始学着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这种传统强弱模式正在悄然松动。
观察社交场合会发现,初次见客户的新人销售,总要先经历几次“老鼠时刻”才能找到平等对话的节奏。有位前辈说过特别形象的话:“与其想着怎么躲猫,不如把自己变成会爬树的松鼠”——换个赛道突破,往往比硬碰硬更有效。
面对强者时的紧张感,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突破舒适区的契机?就像刚学游泳的人总要呛几口水,经历几次“老鼠见猫”的窘迫,反而能加速成长。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把每次相遇都当作打磨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