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shǔ guò jiē
成语解释: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常与“人人喊打”连用
繁体字形:老鼠過街
英文翻译:rat scampering in the street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街:街道,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大街小巷。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可为什么老鼠会成为众矢之的呢?想象下这样的场景:超市货架上发现被啃过的食品包装,工作人员立即封锁区域全面消杀——这时候的老鼠就不仅是害虫,更代表着可能传播疾病、破坏秩序的隐患。
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其实在于:群体对威胁的敏感反应。当我在社区看到违规搭建被城管拆除时,突然意识到这就像现实版的"老鼠过街"。那些侵占公共空间的建筑,不也正像破坏规则的老鼠,引发街坊邻居集体投诉吗?
有趣的是,现在连网络世界都在上演新版本。某明星爆出偷税丑闻后,社交平台瞬间被谴责声淹没,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人人喊打"?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集体反应有时也会失控,就像去年某快餐店误传使用过期原料,即便后来澄清,品牌形象还是受了重创。
这个成语给我的启发是:规则意识需要与时俱进。过去可能是真正的鼠患,如今更多指向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比如共享单车刚出现时乱停乱放,市民自发规范停放的过程,就是现代文明版的"喊打"行为在发挥作用。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现象时,不妨先冷静观察。就像小区垃圾分类推行初期,总有人图方便乱扔垃圾。物业没有简单处罚,而是设置引导员现场教学,这种柔性处理反而让"老鼠"自觉回归正途。这告诉我们,对待问题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方法。
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常解常新。下次看到广场舞扰民被投诉、网红餐厅卫生问题曝光,不妨想想:这些新时代的"过街老鼠",其实在提醒我们社会监督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集体警觉转化为建设性力量,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批判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