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rán dà nù
成语解释: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气
繁体字形:艴然大怒
英文翻译:He was furious
艴:[fú](又)艴然,生气的样子。[bó](又)艴然,生气的样子。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艴然大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描述的场景咱们都不陌生。比如公司例会上,领导突然发现项目预算超支了50%,脸色瞬间铁青,拍着桌子质问:“这钱到底花哪儿去了?”这时候用“艴然大怒”来形容他的暴怒状态,是不是特别贴切?这种程度的愤怒,可比普通生气要强烈得多。
可能有朋友会好奇:“艴然”和“勃然”有啥区别?其实这两个词都用来形容愤怒,但“艴然”更强调面部表情的变化。就像你家猫主子发现食盆空了,瞪圆眼睛竖起耳朵那种炸毛状态,用“艴然”就特别生动。这个细节差异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精准之美。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物业擅自修剪了张阿姨种了十年的桂花树,她举着剪下来的枝条找物业理论时,围观群众这样描述:“张阿姨艴然大怒,说话声音都在发抖。”这里用成语不仅精简,还传达出了愤怒中夹杂着心痛的感觉,比单纯说“非常生气”更有画面感。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源自《孟子》里的“艴然不悦”,原本程度还没那么重。经过千年语言演变,现在的“艴然大怒”更像是愤怒值的满格状态。就像手机信号从三格变成五格,这种语义强化其实反映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升级需求。
在当代沟通中,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那些“原则性愤怒”。比如医生看到患者迷信偏方耽误治疗,老师发现学生考试作弊,这种带着正义感的愤怒用“艴然大怒”,比普通发火更显庄重。不过也要注意使用场景,点外卖送错了餐这种小事,用这个词就显得小题大做了。
语言学家发现,四字成语自带的节奏感能让情绪表达更富层次。“艴然大怒”四个字读起来干脆利落,那种怒火中烧的感觉通过发音时的爆破音就传递出来了。这种音义结合的特点,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下次遇到真正值得动怒的事情,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说不定能让你的表达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