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rán bù yuè
成语解释: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成语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生气时
繁体字形:艴然不悦
英文翻译:show an angry countenance
艴:[fú](又)艴然,生气的样子。[bó](又)艴然,生气的样子。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悦:1.高兴;愉快:喜悦。不悦。和颜悦色。2.使愉快:悦耳。悦目。3.姓。
“艴然不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怎么用?举个实际例子:同事小王熬夜做的方案被领导全盘否定,他坐在工位上盯着电脑,嘴角紧绷,手指无意识地敲着键盘——明眼人都能看出他艴然不悦,却硬撑着没说话。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和‘生气’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神态描写。比如菜市场里,卖菜大娘发现顾客偷偷把烂叶子塞进塑料袋,立刻艴然不悦地扯回袋子:“我这菜摊开了二十年,可不兴这么办事的!”这种带着肢体动作的情绪外露,比单纯说“生气”更有画面感。
再举个历史典故的用法。电视剧里演到忠臣被诬告,老皇帝眯起眼睛艴然不悦,手里把玩的玉扳指突然停在掌心。这个细节既符合古人身份,又让观众瞬间get到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现代人还适合用这个成语吗?其实挺考验场合。朋友聚餐时要是谁突然艴然不悦,八成会冷场;但用在小说描写或正式文书里,反而能精准传达克制的愤怒。我写项目报告时就用过:“客户听到预算超支后艴然不悦,手指在报价单上重重点了三下。”比写“客户很生气”更有职场博弈的张力。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地铁上常见有人因为被踩脚而艴然不悦。上周亲眼见个穿西装的大哥,被人挤得咖啡洒在领带上,他整张脸憋得通红,掏手帕的动作简直像在扯战旗。这种想发火又碍于公共场合必须克制的状态,用“艴然不悦”形容再合适不过。
语言就像调色盘,成语就是那些特别色号。虽然“艴然不悦”不像“高兴”“难过”那么常用,但遇到需要细腻描绘的场合,它能让文字瞬间立体起来。下次写东西时不妨试试,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