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u qiě zhī xīn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繁体字形:苟且之心
英文翻译:Muddle along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且:[qiě]1.副词。1.暂且;姑且:你且等一等。2.〈方〉表示经久:这枝笔且使呢。2.文言副词。尚且,与“况”呼应:君且如此,况他人乎。3.文言连词。且…且…(边这样边那样):且谈且走。4.连词。并且;而且:水流既深且急。[jū]文言助词。相当于“啊”“呀”:狂童之狂也且。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苟且之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中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有人为了省时间天天吃泡面,虽然暂时填饱了肚子,却埋下了健康隐患——这就是典型的“苟且之心”:只看当下方便,忽略长远代价。
有人可能会问:“苟且之心和拖延症有关系吗?”其实两者不完全相同。拖延症是明知该做却拖着不做,而苟且之心更像是主动选择“凑合”。比如工作中用复制粘贴应付报告,看似高效,实则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机会。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学习场景。学生考前突击刷题,只记答案不学原理,考试成绩可能过得去,但知识体系就像沙滩城堡,经不起推敲。这时候“苟且之心”就像个隐形小偷,悄悄偷走了真正的成长机会。
有趣的是,现代人反而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手机点外卖省去做饭麻烦,网购解决所有需求,这种便利本身没有错,但若因此放弃培养生活技能,就会让“凑合”变成习惯。有个朋友曾自嘲:“现在连煮鸡蛋都要查教程,我的生存能力退化到原始人水平了。”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关键不在于彻底否定便利,而是保持清醒认知。就像健身时明知深蹲痛苦却坚持完成,工作中遇到复杂项目依然选择深入钻研。这种“反苟且”的选择,往往当时辛苦,事后却能带来真正的充实感。
说到底,苟且之心就像温水煮青蛙。偶尔偷懒无伤大雅,但长期将就度日,会让人错失突破自我的可能。下次面对选择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决定是图方便,还是真合适?答案或许就会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