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ǔ láng zhī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凶残的野心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虎狼之心
英文翻译:Heart of tiger and Wolf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虎狼之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心肠狠毒、野心勃勃。比如历史故事里,那些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的奸臣,后人评价他们时就会说:“此人虎狼之心,不可深交。”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虎狼”来比喻?其实啊,老虎和狼在传统文化里都是凶猛的象征,合在一起更能突出那种贪婪又危险的特质。
有人好奇,现代生活里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想踩着别人上位,甚至暗中使绊子,这时候就能说:“他那虎狼之心早被大家看穿了,现在没人愿意和他合作。”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分量很重,用的时候得看场合——要是朋友只是偶尔自私一次,可别随便扣这么大的帽子。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其实藏着古人的生存智慧。战国时期的谋士们就爱用“虎狼之秦”来形容秦国,既说他们军力强盛,又暗指其侵略野心。这时候你是不是想问:难道这成语只能用来批评人吗?倒也不是!比如我们夸赞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时,可以说:“她在赛场上展现了虎狼般的斗志”,这里的用法就带点褒义了,关键要看语境怎么用。
说到实际应用,很多人容易把它和“狼子野心”搞混。举个具体例子:要是有人表面和善却背地里搞破坏,更适合用“虎狼之心”;而年轻人有远大抱负但方法欠妥,用“狼子野心”会更准确。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历史留下的警示灯,提醒我们既要警惕他人的恶意,也要约束自己的欲望。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在戏曲中的出场率特别高。京剧《霸王别姬》里就有句经典念白:“尔等虎狼之心,岂知人间真情?”演员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成语背后的戏剧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下次看古装剧时不妨留意,那些反派角色的台词里,说不定就藏着这个“危险”的成语呢。
学成语最怕死记硬背,关键要理解背后的思维逻辑。就像“虎狼之心”,它不只是形容坏人,更反映了人们对危险本能的警觉。现代社会虽然不用真的防虎防狼,但懂得识别他人的恶意、守住自己的底线,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依然能给我们启发。下次遇到值得警惕的人或事,不妨想想这个生动的比喻,或许能帮你更快看清真相。